典型文献
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及BRAF V600E和MYD88 L265P基因突变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NMZL)临床病理学特点及BRAF V600E和MYD88 L265P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21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及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诊断的NMZL 32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BRAF V600E基因及Sanger测序法检测MYD88 L265P基因突变情况。结果:患者男性20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69岁(范围36~82岁),临床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肿大,头颈部淋巴结最多见(22/32,68.8%),其次为腹股沟(12/32,37.5%)、腋窝(11/32,34.4%)、纵隔(5/32,15.6%)、腹膜后淋巴结(4/32,12.5%)。患者多处于Ann Arbor分期Ⅰ/Ⅱ期(21例)。形态学表现为弥漫型(24/32,75.0%)、结节型(5/32,15.6%)、滤泡间型(2/32,6.3%)及滤泡周型(1/32,3.1%)的生长模式,肿瘤细胞呈单核细胞样、中心细胞样、小淋巴细胞样及不同程度的浆细胞样分化。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D20,部分表达CD43(11/32,34.4%)、bcl-2(20/32,62.5%)、MNDA(13/32,40.6%)、CD5(2/32,6.3%),Ki-67阳性指数10%~40%。2例(2/32,6.3%)BRAF V600E突变,所有病例MYD88 L265P均无突变。随访时间为6~110个月,18例生存,5例死亡。结论:NMZL形态多样,缺乏诊断特异性免疫标志物,需与多种B细胞淋巴瘤相鉴别。NMZL无MYD88 L265P突变,可伴有BRAF V600E突变,其突变率还需进一步大宗病例进行研究。
文献关键词:
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B细胞,边缘区;诊断,鉴别;原癌基因蛋白质B-raf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小燕;李敏;赵艺茜;王力夫;李杜娟;徐紫光;孔令非
作者机构:
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郑州 450003;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北京 10019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小燕;李敏;赵艺茜;王力夫;李杜娟;徐紫光;孔令非-.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点及BRAF V600E和MYD88 L265P基因突变分析)[J].中华病理学杂志,2022(04):301-306
A类:
B类:
边缘区,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病理学特点,BRAF,V600E,MYD88,L265P,基因突变,突变分析,NMZL,月河,病理科,北京大学医学部,聚合酶链反应,Sanger,淋巴结肿大,头颈部,颈部淋巴结,腹股沟,腋窝,纵隔,腹膜后淋巴结,多处,Ann,Arbor,弥漫型,结节型,滤泡,生长模式,肿瘤细胞,单核细胞,心细,浆细胞样,免疫表型,CD20,CD43,bcl,MNDA,CD5,Ki,随访时间,特异性免疫,突变率,大宗,原癌基因蛋白,raf
AB值:
0.33307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