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定义的位涡对四川盆地一次极端暴雨的诊断
文献摘要: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国家级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四川加密自动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对2020年8月15-18日四川盆地西部一次极端暴雨的不同定义的位温和位涡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属于500 hPa"东高西低"型暴雨,中层低槽、低层切变线和低涡是此次暴雨有利的动力条件.暴雨区上空均存在明显的等θse和θ*线密集带,但θ较为平直,降水指示性较差.500 hPa和800 hPa附近PV异常区与降水区对应较好;对流层中低层湿位涡MPV1上正下负的叠置以及MPV1、MPV2负值的重合区是强降水发生的警戒区,强降水中心靠近低层MPV1正负值交界处,强降水时段中低层对流不稳定能量占主导作用;800~600 hPa广义湿位涡异常扰动区可作为此次暴雨警示区,它的诊断效果与相对湿度密切相关.单站不同定义的位涡时空演变和降水的时间演变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且降水强度与扰动强度呈正相关.不同的是,PV、MPV和GMPV三者的提示高度分别在650~450 hPa、600~500 hPa和800 hPa左右;而不同定义的位温差异明显,其中低层广义位温θ*分布最能体现强降水高水汽的特点.
文献关键词:
位温;位涡;相对湿度;极端暴雨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郭云云;康岚;邓莲堂;周懿;王晨曦
作者机构:
四川省气象台,四川 成都 610072;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72;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北京 100081;四川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四川 成都 61007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郭云云;康岚;邓莲堂;周懿;王晨曦-.不同定义的位涡对四川盆地一次极端暴雨的诊断)[J].高原气象,2022(05):1242-1250
A类:
GMPV,广义位温
B类:
同定,涡对,极端暴雨,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资料,逐时降水,降水观测,四川盆地西部,诊断分析,暴雨过程,hPa,东高西,中层,低槽,低层切变,切变线,低涡,动力条件,雨区,上空,se,平直,指示性,异常区,降水区,对流层,中低层,MPV1,叠置,MPV2,负值,强降水,警戒,正负,交界处,降水时段,对流不稳定,不稳定能量,广义湿位涡,扰动区,警示,诊断效果,相对湿度,单站,时空演变,时间演变,降水强度,扰动强度,最能体现,水汽
AB值:
0.38934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