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三江源冻土-植被相互作用及气候效应研究现状及展望
文献摘要:
三江源冻土、植被二者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并通过改变土壤水热特性以及地表-大气间的能量和水分交换过程影响局地气候,加快或减缓气候变化,源区的生态安全面临挑战.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三江源区冻土、植被特征及变化趋势、冻土-植被相互作用过程以及冻土、植被变化的气候效应,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主要认知如下:三江源地区是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的交汇带.植被类型有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等,植被生长季较短.近几十年来,在全球变化影响下,源区冻土和植被经历了快速的变化.冻土土壤温度明显升高;多年冻土面积减小而季节性冻土面积增加;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及融化期增加而季节性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及冻结期减小.植被物候整体表现出返青期提前,黄枯期推迟,生长季延长的特征;同时高寒植被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的水、热状态是连接冻土和植被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冻土的冻融状态,土壤的水、热过程对高寒植被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影响;同时位于冻土上层的植被,又通过植被特征和生态系统的变化,影响土壤温度、湿度,反作用于冻土的形成和发展.冻土和高寒植被作为三江源两种典型的下垫面,在陆-气相互作用中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变化将通过影响局地能量分配及水分过程对区域降水、气温、能量收支、局地环流以及水汽循环等产生重要的影响,需要统筹考虑二者协同变化的气候效应.未来面向整个区域的冻土-植被相互作用的综合评估及机理分析需进一步加强.利用观测、耦合了动态植被模型的陆面过程模式、区域气候模式以及人工智能等,深入开展研究三江源区冻土冻融变化与高寒植被变化的内在联系,将进一步提高对未来冻土及高寒植被变化的认识,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三江源;冻土;植被;相互作用;气候效应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罗斯琼;李红梅;马迪;李文静;王景元;谭晓晴;董晴雪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青海省气候中心,青海西宁 8100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22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罗斯琼;李红梅;马迪;李文静;王景元;谭晓晴;董晴雪-.三江源冻土-植被相互作用及气候效应研究现状及展望)[J].高原气象,2022(02):255-267
A类:
土壤水热特性
B类:
气候效应,换过,局地气候,减缓气候变化,生态安全,面临挑战,三江源区,植被特征,作用过程,植被变化,未来研究方向,三江源地区,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植被类型,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荒漠,植被生长,生长季,全球变化,变化影响,土土,土壤温度,冻土活动层厚度,融化,冻结深度,冻结期,植被物候,返青期,推迟,高寒植被,植被生态,生态系统的结构,结构和功能,热状态,冻融,反作用,下垫面,有机整体,能量分配,分过,能量收支,局地环流,水汽循环,协同变化,未来面向,机理分析,植被模型,陆面过程模式,区域气候模式
AB值:
0.28211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