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宏基因组学的心房颤动患者肠道菌群脂多糖合成功能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肠道菌群脂多糖合成功能的变化特点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房颤组,并选取同期遗传背景匹配的体检者作为对照。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基线资料及粪便样本,提取肠道细菌DNA,采用Illumina novaseq进行宏基因组学测序。基于宏基因组学测序数据,分析脂多糖合成过程中的同源基因簇(KEGG orthology,KO)、合成酶的编码基因及含有这些酶基因的细菌的丰度。基于LASSO分析,筛选与房颤相关的参与脂多糖合成的关键因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中介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其在房颤发病中可能的作用。结果:房颤组50例,年龄66.0(57.0,71.3)岁,男性32例(64%)。对照组50名,年龄55.0(50.5,57.5)岁,男性41例(82%)。有20个参与脂多糖合成的KO、7个脂多糖合成酶的编码基因和89个同时可编码9个脂多糖合成酶的肠道细菌在对照组与房颤组间存在差异。LASSO回归分析显示,有5个KO、3个酶基因及9个种层级物种被筛选为关键因子,其中富集在房颤组的因子包括:2个KO(K02851和K00972),3个酶基因(LpxH、LpxC和LpxK),7个种层级物种(
Intestinibacterbartlettii、
Ruminococcussp.
JC304、
Coprococcuscatus、
unculturedEubacteriumsp.、
Eubacteriumsp.
CAG:251、
Anaerostipeshadrus、
Dorealongicatena)。基于上述关键因子构建回归模型,ROC曲线分析示:KO、酶基因、物种分值识别房颤的曲线下面积(
AUC)和95%
CI分别为0.957(0.918~0.995)、0.940(0.889~0.991)和0.972(0.948~0.997)。中介分析的结果显示,参与脂多糖合成的肠道细菌的变化可影响房颤发病,其中有35.17%是通过富集相应的KO所介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O分值绝对值增大,房颤的发生风险增加(
OR值<0.001,95%
CI:<0.001~0.021,
P<0.001)。
结论:房颤患者肠道内富集了参与脂多糖合成的细菌,其通过编码脂多糖合成酶基因,使得房颤患者脂多糖合成功能有所上调。
文献关键词:
心房颤动;肠道菌群;脂多糖;宏基因组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左琨;张婧;房辰;王宇星;刘丽凤;刘晔;刘铮;王彦江;石亮;田颖;尹先东;刘兴鹏;刘小青;钟久昌;李奎宝;李晶;杨新春
作者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 高血压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左琨;张婧;房辰;王宇星;刘丽凤;刘晔;刘铮;王彦江;石亮;田颖;尹先东;刘兴鹏;刘小青;钟久昌;李奎宝;李晶;杨新春-.基于宏基因组学的心房颤动患者肠道菌群脂多糖合成功能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03):249-256
A类:
novaseq,orthology,K02851,K00972,LpxH,LpxC,LpxK,Intestinibacterbartlettii,Ruminococcussp,JC304,Coprococcuscatus,unculturedEubacteriumsp,Eubacteriumsp,Anaerostipeshadrus,Dorealongicatena
B类:
心房颤动,肠道菌群,脂多糖,功能研究,变化特点,横断面研究,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医院住院,非瓣膜性房颤,房颤患者,遗传背景,体检者,粪便样本,肠道细菌,Illumina,宏基因组学测序,序数,合成过程,同源基因,基因簇,KO,编码基因,酶基因,LASSO,关键因子,受试者工作特征,中介分析,logistic,可编,选为,中富,CAG,别房,发生风险,合成酶基
AB值:
0.161832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