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2016-2018年夏季渤海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优势种的时空变化研究
文献摘要:
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参与水体营养物循环,影响着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与沉积物的稳定性,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系统了解渤海海域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优势种的时空变化状况,本研究以生态监测调查结果为依据,站位重点布设在渤海海域重要的河口、海湾、海岛周边海域以及渤海中部海域,同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对渤海海域的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生物多样性指数、优势种等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从2016-2018年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空间分布可以看出,细胞密度均值在滦河口-北戴河海域相对较高,而在锦州湾、莱州湾和庙岛群岛海域相对偏低.渤海浮游植物多样性在各调查海域之间相差不大,但渤海湾海域的浮游植物多样性呈现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浮游动物细胞密度在滦河口-北戴河海域相对偏高,其余各海域差别不大.2016-2018年,浮游动物多样性在双台子河口、渤海湾、黄河口海域明显增加,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物种数在渤海湾、黄河口、莱州湾和庙岛群岛均呈减少趋势,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在锦州湾、滦河口-北戴河的水平偏低,在渤海湾有所下降,耐污能力较强的多毛类成为目前渤海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最主要的优势类群.通过与历史数据对比可知,2014-2018年,渤海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的群落种类数、密度、多样性指数总体变化不大,主要优势种基本一致,但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生物量和密度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主要优势种类由软体动物转变为环节动物多毛类.本研究丰富了渤海海域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并为渤海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持,对合理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文献关键词:
渤海;浮游生物;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优势种;空间分布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沙婧婧;刘欣禹;鲍萌萌;齐衍萍;杜小媛;刘霜;张继民
作者机构: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自然资源部渤海生态预警与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33;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3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沙婧婧;刘欣禹;鲍萌萌;齐衍萍;杜小媛;刘霜;张继民-.2016-2018年夏季渤海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优势种的时空变化研究)[J].海洋通报,2022(03):268-280
A类:
B类:
年夏季,浮游生物,优势种,时空变化,变化研究,水体营养,营养物,迁移转化,沉积物,海洋生态系统,能流,流起,渤海海域,生态监测,监测调查,布设,海岛,渤海中部海域,历史资料,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指数,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度空间,滦河,北戴河,河海,锦州湾,莱州湾,庙岛群岛,植物多样性,渤海湾,动物细胞,浮游动物多样性,双台子,黄河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物种数,耐污,多毛类,近岸海域,优势类群,历史数据,数据对比,群落种类,主要优势,生物量,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海生,健康评价,生物多样性保护,合理开发,海洋生物资源
AB值:
0.23579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