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动脉内微导丝电凝治疗动脉瘤疗效和安全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究动脉内微导丝电凝治疗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性问题。方法:(1)取临床用于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微导丝SilverSpeed,以抗凝的新西兰大白兔离体动脉血液为介质进行体外电解产气实验,扫描电镜观察微导丝表面的血栓附着情况。(2)使用静脉袋移植法制作兔颈总动脉动脉瘤模型,将动脉瘤模型大白兔分为微导丝电凝治疗组(40只)和空白对照组(10只),采用SilverSpeed微导丝电凝模拟治疗(分别在6 V、9 V、12 V、15 V、18 V电压下通电1 min、3 min、6 min、9 min、12 min、15 min)后观察瘤腔封闭数量和所形成血栓的质量。DSA观察是否有动脉瘤破裂以及是否有载瘤动脉血栓形成。12 h后行头部MRI的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检测载瘤动脉远端的脑供血区是否有新发性脑组织缺血灶。6个月后再次行DSA,观察动脉瘤是否复发。结果:(1)电解产气实验结果显示,SilverSpeed微导丝通电后有气泡产生,电压越高则反应越剧烈。扫描电镜下观察显示,在离体血液中通电后的微导丝表面有明显的血栓附着,电压较高时血栓更为致密。(2)相同通电时间下,电压越高,微导丝电凝治疗组大白兔动脉瘤腔完全闭塞数量越多。同一电压下,通电时间越长,所形成血栓的质量越好。缺血事件仅发生在电压>9 V的微导丝电凝治疗组,通电时间长短和栓塞性事件的发生率无关。电压为15 V时,有2只实验兔在通电3 min时发生动脉瘤破裂而死亡。电压为18 V时,有4只实验兔在通电9 min时心跳骤停死亡,另有2只在通电6 min时发生动脉瘤破裂而死亡。结论:动脉内微导丝电凝治疗动脉瘤的不良事件主要由高电压引起。设置合适电压后,延长通电时间可提升电凝效果且不会增加安全风险。
文献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电凝;微导丝;血栓形成;安全性
作者姓名:
吴涛;徐龙江;夏维;金志高;吴垚;李照亮;杨德红;陈爱林;戴纯刚;朱卿
作者机构: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苏州 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苏州 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苏州 215004
引用格式:
[1]吴涛;徐龙江;夏维;金志高;吴垚;李照亮;杨德红;陈爱林;戴纯刚;朱卿-.动脉内微导丝电凝治疗动脉瘤疗效和安全性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2(05):443-449
A类:
SilverSpeed
B类:
微导丝,电凝,疗效和安全性,动物实验研究,安全性问题,临床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抗凝,新西兰大白兔,离体,外电,产气实验,电镜观察,颈总动脉,脉动,空白对照,通电,后观,DSA,动脉瘤破裂,动脉血栓,血栓形成,后行,行头,弥散加权成像,成像序列,远端,供血,脑组织缺血,气泡,越剧,完全闭塞,缺血事件,栓塞,性事,实验兔,心跳骤停,不良事件,高电压
AB值:
0.20353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