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古元古代末浅海赤铁矿化微生物席:标识与意义
文献摘要:
微生物活动导致铁氧化被认为是前寒武纪铁建造和红层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但是地质记录中却鲜有相关证据.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选择华北古元古代末的大红峪组微生物席成因构造(MISS)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学和矿物学的综合研究,揭示微生物活动在前寒武纪铁循环中的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华北井陉大红峪组发育大量以砂裂为代表的MISS,指示当时潮间带至潮上带广泛发育微生物席;非微生物席层发育大量原位和近距离搬运的海绿石,指示低氧富铁的浅海和孔隙水化学条件,而相邻微生物席层则发生了显著的赤铁矿化,指示相对更氧化的沉积环境.考虑到微生物席层与相邻(厘米级)非微生物席层间微生物活动与矿物组成的明显差异,笔者提出微生物活动可能是导致当时低氧铁化浅海环境局部铁氧化的重要机制.本研究提供了微生物参与Fe2+离子氧化的重要证据,对揭示前寒武纪红层和大规模铁建造形成机制具有启示意义.
文献关键词:
大红峪组;赤铁矿;海绿石;氧化还原;铁循环
作者姓名:
赵石珂;史晓颖;孙龙飞;谢宝增;汤冬杰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石珂;史晓颖;孙龙飞;谢宝增;汤冬杰-.古元古代末浅海赤铁矿化微生物席:标识与意义)[J].古地理学报,2022(06):1114-1129
A类:
纪红层
B类:
古元古代,赤铁矿,矿化,微生物席,微生物活动,前寒武纪,大红峪组,MISS,沉积学,矿物学,综合研究,铁循环,环中,井陉,潮间带,带至,潮上带,近距离,搬运,海绿石,低氧,富铁,孔隙水,水化学,沉积环境,厘米,矿物组成,浅海环境,生物参与,Fe2+,造形,启示意义,氧化还原
AB值:
0.28357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