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牙菌斑pH检测电极技术的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牙菌斑pH检测技术可检测龋风险,辅助预防龋病,其理论成熟、操作相对简单.由于临床龋风险检测技术的需求提高,微电极技术迅速发展,目前可实现牙菌斑pH检测的微电极种类也逐渐增加.现有电极技术主要包括微型玻璃电极、金属氧化物微电极以及离子敏感场效应晶体管.微型玻璃电极首先被应用于牙菌斑pH值的检测,但其结构薄弱,其中氧化铱微电极以其高强度、响应性优良的特点,成为近年来最具有应用潜力的接触法龋风险检测电极.金属氧化物微电极可以有效弥补玻璃电极强度不足的问题.随着电极技术进一步发展,更加小型、灵敏的离子敏感场效应晶体管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另外,为了克服接触法破坏菌斑结构的问题,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了光学测定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无接触牙菌斑pH检测.未来的研究将在保证微小化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电极的强度及性能,并向无接触检测方向发展.
文献关键词:
牙菌斑;pH值;龋病;龋活跃性;风险评估;微型玻璃电极;金属氧化物微电极;光学测定技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车会凌;胡顺铭;林思;王瑄;黄原源;尹伟
作者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四川大学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四川 成都 61004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车会凌;胡顺铭;林思;王瑄;黄原源;尹伟-.牙菌斑pH检测电极技术的研究进展)[J].口腔疾病防治,2022(05):366-371
A类:
微型玻璃电极,金属氧化物微电极,离子敏感场效应晶体管,光学测定技术
B类:
牙菌斑,电极技术,防龋,龋病,风险检测,氧化铱,响应性,接触法,强度不足,无接触,龋活跃性
AB值:
0.12386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