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究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作用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设置药物的参数范围在TCMSP平台筛选鼻渊通窍颗粒的活性成分,并挖掘各个活性成分相对应的靶点,在DrugBank、GeneCards、OMIM、PharmGKB和DisGeNET数据库探索"慢性鼻窦炎"的有关靶点,将上述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8.0的CytoNCA插件获取网络核心靶点.再利用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进行"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模型构建与分析,最后使用Sybyl软件进行核心靶点和药物成分的分子对接并预测其结合能力.结果 鼻渊通窍颗粒有14种药物组分,共筛选出149个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和慢性鼻窦炎的共同靶点有85个,其中核心靶点有7个,主要与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均有一定的结合活性,其中CASP3与汉黄芩素、β-谷甾醇、千层纸素A、黄芩素、刺槐素,JUN与β-谷甾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鼻渊通窍颗粒可能从抑制炎症反应、参与免疫调节、防止氧化应激、调节脂质代谢以及提高黏液纤毛传输功能等多方面发挥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为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文献关键词:
鼻渊通窍颗粒;慢性鼻窦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汉黄芩素;β-谷甾醇;千层纸素A;黄芩素;刺槐素
作者姓名:
李杉杉;周恩;李湘胜
作者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长沙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湖南 长沙 410006;湖南省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湖南 长沙 4100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杉杉;周恩;李湘胜-.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究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作用机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07):1452-1463
A类:
B类:
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鼻渊通窍颗粒,慢性鼻窦炎,分子对接技术,技术探究,参数范围,TCMSP,活性成分,DrugBank,GeneCards,OMIM,PharmGKB,DisGeNET,String,蛋白相互作用,PPI,Cytoscape,CytoNCA,插件,核心靶点,基因本体论,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作用靶点,Sybyl,药物成分,结合能,动脉粥样硬化,人巨细胞病毒感染,PI3K,Akt,结合活性,CASP3,汉黄芩素,谷甾醇,千层,刺槐素,JUN,抑制炎症,免疫调节,脂质代谢,高黏,黏液,纤毛传输功能,治疗作用
AB值:
0.23822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