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接种不同种类新冠疫苗后发生突破性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比较接种不同种类新冠疫苗后发生突破性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中该类患者诊疗提供借鉴.方法 以2021年6月1日-2021年11月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诊治的接种不同种类新冠疫苗后发生突破性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接种疫苗的种类,分为核酸(mRNA)疫苗组、腺病毒载体(Ad)疫苗组和灭活(Vero细胞)疫苗组,通过比较三组患者的人口学特点、临床表现、血检结果、新冠抗体、肺部影像学、治疗方案及病情预后等,总结接种不同种类新冠疫苗后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共有mRNA疫苗组46例、Ad疫苗组28例和Vero疫苗组225例患者纳入分析,所有患者均完成全程2剂疫苗接种(除接种强生疫苗为1剂),三组疫苗患者末次疫苗接种至发生突破性感染的时间间隔分别为(44.60±18.29)、(50.83±17.49)及(68.35±38.43)d,Vero疫苗组患者第二针疫苗接种至发生突破性感染的时间间隔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白细胞、淋巴细胞、肝肾功能、心肌酶学、D-2聚体、氧合指标、炎症指标和入院时IgG抗体滴度等指标以及肺部影像学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程1周及2周时IgG抗体滴度以灭活疫苗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平均核酸转阴时间分别为(11.15±7.70)、(10.87±6.85)和(13.71±9.36)d,Vero疫苗组核酸转阴时间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种不同种类新冠疫苗的COVID-19患者,以中年男性为主,临床分型以无症状感染者居多,而确诊型患者中常见有咳嗽咳痰、咽喉不适、鼻塞流涕等临床症状,肺部影像学可见单发或多灶性的位于胸膜下或血管束周围的磨玻璃渗出和(或)实变影病灶及纤维条索影等,氧疗及中医中药等常规治疗方案仍持之有效.接种mRNA及腺病毒载体疫苗后发生突破性感染的患者,比接种灭活疫苗的突破性感染患者,在病程早期产生更高滴度的IgG抗体,但不论接种何种疫苗,患者均预后良好.
文献关键词:
核酸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灭活疫苗;突破性感染;临床特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沐;张德荣;周圆明;莫晓能
作者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呼吸内科,广东广州51006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沐;张德荣;周圆明;莫晓能-.接种不同种类新冠疫苗后发生突破性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22(04):359-364
A类:
B类:
新冠疫苗,突破性感染,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广州医科大学,接种疫苗,Ad,Vero,人口学特点,血检,肺部影像学,病情预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强生,时间间隔,肝肾功能,心肌酶学,氧合,炎症指标,入院时,IgG,抗体滴度,影像学改变,灭活疫苗,核酸转阴时间,中年男性,临床分型,无症状感染者,咳嗽,咳痰,咽喉不适,鼻塞,流涕,单发,多灶性,胸膜,管束,磨玻璃,渗出,变影,氧疗,中医中药,常规治疗方案,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
AB值:
0.20998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