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术中综合物理干预预防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术中综合物理干预预防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80例妇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干预组术中运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设备(IPC)联合梯度加压弹力袜(GCS)进行干预。对照组术中单独运用IPC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下肢静脉(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和肌间静脉)的血液流速和管径、血凝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及术后第3天下肢DVT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术后D-二聚体水平和下肢静脉血液流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下肢静脉血液流速和管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液流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217、4.863、2.946、2.397;
P<0.05);两组患者股总静脉、股深静脉和肌间静脉管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117、2.756、2.274;
P<0.05),腘静脉管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前PT、TT、APTT、FIB、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FIB和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338、-3.554;
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第3天下肢DVT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为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135,
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术后D-二聚体水平和下肢静脉血液流速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484、-0.442、-0.358、-0.308;
P<0.01)。
结论:术中运用IPC联合GCS的综合物理干预措施,能降低妇科肿瘤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文献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物理预防;妇科手术;间歇性充气加压设备;梯度加压弹力袜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高文汇;戴靖华;吴春梅;翟娟娟;卫建峰
作者机构:
山西省人民医院麻醉手术科,太原 03001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高文汇;戴靖华;吴春梅;翟娟娟;卫建峰-.术中综合物理干预预防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02):209-214
A类:
间歇性充气加压设备,梯度加压弹力袜
B类:
物理干预,妇科肿瘤,肿瘤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便利抽样,抽样法,肿瘤患者,IPC,GCS,手术前后,下肢静脉,腘静脉,血液流速,血凝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二聚体,管径比,速比,脉管,静脉血栓形成,物理预防,妇科手术
AB值:
0.1454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