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中药定喘汤对中性粒细胞型哮喘小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的方法,从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分析定喘汤对中性粒细胞型哮喘的干预效果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A组)、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模型组(B组)、定喘汤低剂量治疗组(C组)、定喘汤中剂量治疗组(D组)、定喘汤高剂量治疗组(E组),每组8只。B、C、D、E组采用卵清白蛋白(OVA)和完全弗氏佐剂(CFA)联合诱导致敏小鼠建立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模型,C、D、E组采用不同生药浓度的定喘汤进行干预治疗。采用Buxco小动物肺功能检测仪评估小鼠的气道反应性;提取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计数板计数其白细胞总数,细胞涂片染色进行分类计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检测各组小鼠的血清代谢物,采用常用的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对血清中代谢物图谱进行统计分析,从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来反映定喘汤的干预效果及其可能机制。结果:(1)一般行为观察:除A组小鼠外,其他各组小鼠在激发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哮喘症状。定喘汤各治疗组(C、D、E组)小鼠症状较B组程度减轻。(2)气道反应性:B组小鼠对乙酰甲胆碱(MCh)的气道反应性随着吸入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各浓度MCh水平下的气道阻力均明显高于A组(均 P<0.01);C、D、E组气道反应性低于B组(均 P<0.01);D、E组小鼠气道反应性低于C组(均 P<0.05);D、E组气道反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气道炎症细胞浸润:B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A组(均 P<0.01);C、D、E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低于B组(均 P<0.01);D、E组小鼠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低于C组(均 P<0.01);D、E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4)肺组织病理改变:A组小鼠肺组织未见病理改变。B组可见支气管管腔变狭窄,管腔内黏膜皱褶增生、上皮细胞脱落、肿胀及可见黏液栓、肺泡及肺组织结构破坏,支气管及血管周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等典型病理学改变,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最明显;定喘汤各治疗组肺组织结构破坏、支气管黏膜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较B组均明显改善,其中D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相对较轻。(5)代谢组学分析:各组小鼠血清代谢物经PCA、PLS-DA以及OPLS-DA分析显示,A组和B组小鼠血清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通过代谢通路分析发现,不同生药浓度的定喘汤干预治疗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哮喘疾病所致的代谢紊乱。 结论:定喘汤能有效减轻中性粒细胞型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有效调节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所致的代谢异常。
文献关键词:
定喘汤;中性粒细胞型哮喘;代谢组学;疾病模型,动物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柏林;李三;朱黎明;曾丹
作者机构: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老年医学研究所,长沙 410016;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长沙 41001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柏林;李三;朱黎明;曾丹-.基于代谢组学研究中药定喘汤对中性粒细胞型哮喘小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J].中国医师杂志,2022(11):1639-1648
A类:
MCh
B类:
组学研究,定喘汤,对中性,中性粒细胞型哮喘,内源性代谢物,变化分析,干预效果,可能机制,C57BL,哮喘模型,高剂量,清白,OVA,完全弗氏佐剂,CFA,致敏,生药,干预治疗,Buxco,小动,肺功能检测,检测仪,气道反应性,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总数,细胞涂片,分类计数,HE,病理改变,色谱联用,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TOF,血清代谢物,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中代,一般行为,行为观察,甲胆,胆碱,吸入,气道阻力,气道炎症,炎症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百分率,肺组织病理,管管,管腔,皱褶,上皮细胞,黏液栓,结构破坏,管及,淋巴细胞浸润,支气管黏膜,变相,较轻,代谢组学分析,小鼠血清,代谢通路分析,哮喘疾病,代谢紊乱,气道高反应,代谢异常,疾病模型
AB值:
0.2197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