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脑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12月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的45例胶质瘤的临床资料.以二次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的金标准.术后3~6个月,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测相对脑血容量(rCBV),弥散成像(DWI)检测表观弥散系数(ADC),磁共振波谱(MRS)检测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等参数并计算Cho/NAA、Cho/Cr比值,PET-CT检测标准摄取值(SUV).结果 45例中,胶质瘤复发34例(复发组),放射性坏死11例(坏死组).复发组rCBV、SUV、Cho/NAA值明显大于坏死组(P<0.05),而ADC值明显小于坏死组(P<0.05);两组Cho/Cr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CBV、ADC、Cho/NAA、Cho/Cr、SUV均具有鉴别价值,其中rCBV效果最佳(P<0.05);而Cho/Cr无明显鉴别意义(P>0.05).rCBV、ADC、Cho/NAA、Cho/Cr、SUV联合鉴别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9%和100%,明显优于单一指标(P<0.01).结论 单纯应用MRI或PET-CT某一序列或单一检查手段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具有一定局限性,联合应用PWI、DWI、MRS、PET-CT,可显著提高鉴别诊断准确率,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文献关键词:
胶质瘤;术后复发;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多模态影像
作者姓名:
张诚;麦麦提依明·托合提;王继超;杨小朋;吴永刚
作者机构:
183000 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引用格式:
[1]张诚;麦麦提依明·托合提;王继超;杨小朋;吴永刚-.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2(10):812-815,818
A类:
B类:
多模态影像技术,胶质瘤复发,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脑胶质瘤,经术,术后病理检查,二次手术,穿刺活检,活检病理,金标准,灌注加权成像,PWI,脑血容量,rCBV,DWI,表观弥散系数,ADC,磁共振波谱,MRS,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PET,检测标准,标准摄取值,SUV,统计学差异,鉴别价值,联合鉴别,单一指标,一序列,定局,联合应用,诊断准确率,个体化治疗方案,术后复发
AB值:
0.23422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