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保定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血管瘤婴幼儿150例,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试验组(75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将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用纱布湿敷在血管瘤部位及周围皮肤,早晚各1次,每次1h.试验组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用法用量同对照组,聚桂醇局部注射方法:将聚桂醇注射液和空气按照1∶3比例混合,来回推注制成泡沫状硬化剂,制作完成后需尽快注射.也可直接注射聚桂醇原液,体积较小的血管瘤可进行单点注射;体积较大的血管瘤可进行多点注射.间隔1个月再注射1次,根据患儿情况治疗1~4个月.两组患儿均随访6个月,根据患儿恢复情况决定是否继续用药.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瘤体颜色及大小,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管瘤厚度及治疗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EGFL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管瘤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管瘤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瘤体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HIF-1α、VEGF、EGFL7、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HIF-1α、VEGF、EGFL7、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血清HIF-1α、VEGF、EGFL7、MMP-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管瘤大小及颜色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管瘤大小及颜色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血管瘤大小及颜色V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67%,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并且能够缩短治疗时间.
文献关键词:
马来酸噻吗洛尔;聚桂醇;婴幼儿血管瘤;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基质金属蛋白酶-9
作者姓名:
张均秀;齐帅;高磊
作者机构:
保定市儿童医院皮肤科,河北 保定 071000;石家庄市栾城人民医院普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1430;保定市一医院皮肤科,河北 保定 07106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均秀;齐帅;高磊-.聚桂醇局部注射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J].药物评价研究,2022(05):932-937
A类:
B类:
聚桂醇,婴幼儿血管瘤,保定市,儿童医院,信封,封法,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纱布,湿敷,早晚,1h,用法用量,同对,注射方法,注射液,来回,推注,泡沫状,硬化剂,原液,单点,多点注射,恢复情况,续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时间,血清细胞因子,缺氧诱导因子,HI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EGFL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不良反应发生率,厚度比,瘤体厚度,总有效率,局部注射治疗
AB值:
0.14806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