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特异性抗体IgM和IgG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动态监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特异性抗体IgM和IgG水平变化特征,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72例新冠病毒感染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2周的血清IgM与IgG抗体进行分析,按恢复期抗体水平分为IgM(-)/IgG(+)和IgM(+)/IgG(+)组,比较影响抗体水平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因素。结果:发病后0~3天,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率高于抗体阳性率,而发病两周后抗体阳性率高于核酸。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IgM转阴的因素包括年龄、核酸转阴时间、是否使用新冠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治疗及临床分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核酸转阴时间(
P=0.020)和临床分型(
P<0.01)为影响IgM转阴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随核酸转阴时间延长,IgM转阴延迟;与无症状和轻型患者相比,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患者IgM转阴时间延迟,抗体水平更高。
结论:血清学抗体检测可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动态检测抗体水平对于免疫功能评价有积极作用。
文献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IgM;IgG;抗体;临床分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赵青芳;陈京龙;许艳丽;王胜男;鹿星梦;王凌航
作者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病急诊 10001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青芳;陈京龙;许艳丽;王胜男;鹿星梦;王凌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特异性抗体IgM和IgG动态变化特征分析)[J].国际病毒学杂志,2022(06):487-491
A类:
B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特异性抗体,IgM,IgG,动态变化特征,急性期,恢复期,水平变化,相关影响因素,新冠病毒感染者,住院期间,出院后,抗体水平,病毒核酸,抗体阳性率,两周,核酸转阴时间,单克隆抗体,抗体治疗,临床分型,独立影响因素,无症状,轻型,普通型,危重型,时间延迟,血清学抗体,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动态检测,检测抗体,功能评价
AB值:
0.23325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