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后的转归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对宫颈高危型HPVHR-HPV感染后的转归进行阴道微生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以探讨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后的转归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在中山市博爱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进行机会性宫颈癌筛查女性,对其中符合研究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291例HR-HPV阳性者进行阴道微生态分析并随访,在排除宫颈病变后,6~12个月后再次进行HR-HPV检测,若再次阳性者为持续感染组,转阴性者为病毒清除组.分析2组的阴道微生态是否存在差异,并进一步分析HR-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符合研究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291例HR-HPV阳性者中持续感染组173例,占59.45%,平均年龄43.02岁±9.16岁(22~64岁);病毒清除组118例,占40.55%,平均年龄40.26岁±9.00岁(24~66岁).2组间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1,P=0.839).2组的阴道微生态分析表明,病毒持续感染组的细菌性阴道病感染率、乳杆菌异常率、pH值异常率、白细胞酯酶阳性率分别为15.03%、41.62%、74.41%和22.54%,这4项指标均大于病毒清除组,2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88、14.369、9.585、4.487,P=0.008、<0.001、0.002、0.034).而2组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滴虫性阴道炎、菌群密集度、多样性、过氧化氢酶、唾液酸苷酶、β-葡萄糖醛酸苷酶和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等指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杆菌异常、pH值异常是HR-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076(95%CI:1.156~3.728)、2.121(95%CI:1.218~3.688)(P<0.05).结论 宫颈HR-HPV感染后的转归与细菌性阴道病、白细胞酯酶阳性、乳杆菌异常及pH值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乳杆菌异常、pH值异常是HR-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需要重视.同时,临床工作中可以考虑通过积极治疗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重建阴道微生态平衡,以利于HR-HPV的清除,降低宫颈病变的发生率.
文献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阴道微生态;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罗燕艳;罗小婉;符丽华;尚雪
作者机构:
中山市博爱医院妇科,广东中山5284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罗燕艳;罗小婉;符丽华;尚雪-.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后的转归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2(05):585-589
A类:
HPVHR,机会性宫颈癌筛查
B类:
转归,阴道微生态,危险因素分析,中山市,博爱医院,妇科门诊,门诊就诊,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阳性者,生态分析,宫颈病变,持续感染,转阴,病毒清除,平均年龄,细菌性阴道病,感染率,乳杆菌,异常率,白细胞酯酶,x2,外阴,阴阴,假丝酵母菌,滴虫性阴道炎,菌群密集度,过氧化氢酶,唾液酸苷酶,葡萄糖醛酸,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常存,临床工作,下生殖道感染,感染性疾病,微生态平衡,以利于,低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AB值:
0.20520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