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患者3种不同拔牙模式的颅面特征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索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患者3种主要拔牙模式治疗前颅颌面特征的差异和治疗结果的不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选择155例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治疗完成患者[男性64例,女性91例,年龄(12.9±2.5)岁]),其中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前磨牙(拔除2个上4组)15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拔除4个4组)45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拔除上4下5组)18例,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比较3组样本的差异,同时利用各组特征对8例治疗完成患者进行拔牙模式判断,与临床医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三组间差异主要体现在牙性指标和软组织指标,拔除2个上4组的治疗前前牙覆盖最大[(10.5±1.9) mm],与另外两组[拔除4个4组:(8.9±1.7) mm,拔除上4下5组:(8.9±2.1) mm]间都有统计学差异(
P=0.013);拔除上4下5组磨牙远中关系[(-1.3±1.6) mm]最严重,与拔除4个4组磨牙关系[(0.2±1.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6);拔2个上4组下唇突度[(2.8±3.0) mm]显著小于另外两组[拔除4个4组:(5.1±2.5) mm,拔除上4下5组:(3.8±3.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3组治疗后的差异只有磨牙关系,拔除2个上4组是远中关系,而另外两组是中性关系。对于新样本的拔牙模式判断与临床医师决策的符合率为75%。
结论: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患者,下颌的拔牙与否与覆盖和下唇突度有关,覆盖越小,下唇突度越大,越倾向于拔牙;而拔牙的位置选择主要与磨牙远中关系和下唇突度有关,磨牙远中关系越严重,下唇突度越小,越倾向于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反之则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
文献关键词:
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拔牙模式;头影测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苏红;韩冰;王秀婧;许天民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一门诊部,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34;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苏红;韩冰;王秀婧;许天民-.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患者3种不同拔牙模式的颅面特征分析)[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2022(01):24-28
A类:
拔牙模式
B类:
均角,深覆盖,颅颌面,治疗结果,回顾性队列研究,口腔医院,正畸,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后头,头颅侧位片,模式判断,临床医师,软组织,前牙,统计学差异,牙关,下唇,唇突度,符合率,反之,下颌第一前磨牙,头影测量
AB值:
0.1966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