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震b值时空演化及其对区域应力场特征的启示
文献摘要:
区域应力分布特征是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采用青藏高原东南部1970-2019年的地震目录数据,使用最大似然法对该区进行地震b值时空扫描,得到该区b值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地震b值与应力的负相关关系,分析青藏高原东南部主要断裂带上的应力分布及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在鲜水河—小江断裂系统的中部,大凉山断裂带附近区域的b值比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附近区域低,推测大凉山断裂带承担较多的应力,可能是未来地震风险较高的断裂带;2)研究区浅层(0~20 km)比深层(20~40 km)的b值高,这是与浅层区域围压低、岩石倾向脆性破裂,而深层区域围压高、岩石倾向韧性变形的特征相一致的;3)汶川地震发生前后,震源及周边区域的b值经历了降低—升高—降低的过程,揭示了区域内应力的累积—释放—累积过程;地震震级越大,震前b值降低趋势持续越久,该地震的发生对b值的影响范围越大、b值波动越明显,距震中越近的区域的b值在地震前后的波动越明显;4)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b值较低,推测该区域应力较大.
文献关键词:
地震b值;震级-频度关系;青藏高原东南部;应力场;龙门山断裂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高雅婧;罗纲;王少坡;周元泽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9;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武汉430079;武汉大学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9;陕西省自然资源厅,西安71008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高雅婧;罗纲;王少坡;周元泽-.青藏高原东南部地震b值时空演化及其对区域应力场特征的启示)[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22(05):627-638
A类:
B类:
青藏高原东南部,时空演化,区域应力场,应力分布特征,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目录,最大似然法,时空扫描,时空分布特征,带上,鲜水河,断裂系统,大凉山,近区,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地震风险,围压,压低,脆性,韧性变形,相一致,汶川地震,发生前后,震源,周边区域,内应力,地震震级,影响范围,震中,中越,龙门山断裂带,近地,频度
AB值:
0.29071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