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高寒草原矮火绒草和紫花针茅微斑块对Rb+的吸收距离
文献摘要:
植物微斑块是草原植被基本的空间分布形式,空白裸地上的土壤养分资源在多远距离上能够被植物吸收是一个重要问题.利用稀有元素铷(Rb)示踪方法,通过分析Rb+的吸收量和吸收距离,探讨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群落群落优势种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和伴生种(同时也是退化草地常见种)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对土壤养分和水分资源的吸收范围.结果表明:紫花针茅斑块对Rb+的平均最大吸收距离(5.6 cm)约等于平均斑块间距(5.7 cm),而矮火绒草斑块平均最大吸收距离(34.2 cm)远大于紫花针茅和平均斑块间距;2个物种对Rb+的吸收量都与斑块大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无论吸收量还是吸收距离,矮火绒草均大于紫花针茅.这说明裸地土壤中的养分资源可以被植物微斑块吸收利用,而且大斑块对资源占有的能力也越强.
文献关键词:
植物微斑块;吸收距离;Rb+示踪;紫花针茅;矮火绒草
作者姓名:
孔倩;牛海山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1408
引用格式:
[1]孔倩;牛海山-.高寒草原矮火绒草和紫花针茅微斑块对Rb+的吸收距离)[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22(02):185-192
A类:
吸收距离,植物微斑块
B类:
高寒草原,矮火绒草,紫花针茅,Rb+,草原植被,分布形式,裸地,土壤养分,养分资源,远距离,植物吸收,稀有元素,示踪方法,吸收量,青藏高原,高原高寒,优势种,Stipa,purpurea,伴生,退化草地,常见种,Leontopodium,nanum,约等于,远大于,生物量,吸收利用
AB值:
0.21043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