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西北干旱区乌海市PM2.5的输送路径及潜在源解析
文献摘要:
乌海市是中国西北干旱区主要的煤炭工业城市之一,其PM2.5浓度变化特征、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尚不清楚.基于2016-2018年乌海市PM2.5逐小时质量浓度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法、潜在来源贡献函数(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oncentration-weighted trajactory,CWT)等探讨乌海市PM2.5的输送路径及潜在源.结果 表明:2016-2018年乌海市PM2.5质量浓度年均值呈下降趋势,冬季PM2.5浓度最高,夏季最低.聚类分析表明西北方向路径是乌海市四季PM2.5主要的输送路径,乌海市气流在春、秋、冬三季均来自于西北长距离输送,其PM2.5平均质量浓度约97.96~151.33 μg·m-3,而在夏季短距离输送气流是主要的输送路径,其PM2.5平均质量浓度约87.11~96.88 μg·m-3.PSCF与CWT分析表明冬季PM2.5的潜在源区范围最大,主要源自库姆塔格沙漠、柴达木盆地、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以及河西走廊等地区;春、秋两季PM2.5的潜在源区主要位于库姆塔格沙漠及河西走廊地区;夏季的潜在源区范围最小,主要来自河西走廊局部地区.PM2.5重污染期间,其主要路径来源于西北方向,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青海北部与甘肃交界处、新疆东部零星地区以及乌海南部地区.这些结果说明乌海市PM2.5污染的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干旱荒漠区,因此,防风固沙和减缓土地荒漠化技术的实施可有效改善乌海市和西北干旱区的空气质量.
文献关键词:
PM2.5质量浓度;聚类分析;潜在来源贡献函数(PSCF);浓度权重(CWT)
作者姓名:
余创;陈伟;张玉秀
作者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学院,北京10008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引用格式:
[1]余创;陈伟;张玉秀-.西北干旱区乌海市PM2.5的输送路径及潜在源解析)[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22(01):43-54
A类:
trajactory
B类:
西北干旱区,乌海市,PM2,输送路径,源解析,中国西北,煤炭工业,工业城市,浓度变化特征,聚类分析法,潜在来源,potential,source,contribution,function,PSCF,浓度权重轨迹分析,concentration,weighted,CWT,年均值,西北方,方向路径,三季,长距离输送,平均质量,短距离,送气,潜在源区,库姆塔格沙漠,柴达木盆地,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两季,河西走廊地区,局部地区,重污染,主要路径,海北,交界处,零星,南部地区,干旱荒漠区,防风固沙,土地荒漠化,空气质量
AB值:
0.23140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