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应用枢椎关节面下螺钉固定治疗椎动脉变异的疗效评估
文献摘要:
目的 评估采用寰枢椎关节面下螺钉固定治疗椎动脉变异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采取枢椎关节面下螺钉行寰枢椎后路固定的椎动脉变异患者17例.术前通过CT二维重建在冠矢轴三个平面上确定螺钉轨迹,测量最狭窄处的直径.随后根据轨迹确定螺钉进针点.在矢状位测量螺钉轨迹长度和头倾角度.在轴位测量内倾角度,同时测量峡部长度作为峡部螺钉轨迹的长度.结果 关节面下螺钉轨迹处的最小直径为(5.5±0.9)mm,显著高于椎弓根最小直径(P<0.05).进针点距离寰枢椎关节面的距离为(2.7±0.4)mm.距离椎管内壁距离为(3.4±0.3)mm.螺钉轨迹头倾角度为(7.4±2.5)°,内倾角度为(12.2±2.1)°.关节面下螺钉轨迹长度为(20.4±2.4)mm,峡部螺钉轨迹长度为(16.9±2.6)mm,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进行寰枢椎固定时,对于因椎动脉变异导致枢椎椎弓根狭窄而不适合接受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患者.枢椎关节面下螺钉可作为替代方案.术前CT重建测量有助于安全有效地植入螺钉.
文献关键词:
枢椎;椎动脉;螺钉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程晓非;杨二柱;田海军;孙晓江;赵长清;赵杰
作者机构:
20001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 上海市骨科内植物重点实验室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程晓非;杨二柱;田海军;孙晓江;赵长清;赵杰-.应用枢椎关节面下螺钉固定治疗椎动脉变异的疗效评估)[J].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22(05):262-266
A类:
B类:
关节面,固定治疗,椎动脉,疗效评估,寰枢椎,上海交通大学,学医,第九人,骨科,后路,二维重建,建在,三个平面,钉进,进针,矢状位,轨迹长度,轴位,内倾角,同时测量,部长,峡部螺钉,小直径,椎管内,管内壁,枢椎椎弓根,椎弓根狭窄,椎弓根螺钉固定,替代方案
AB值:
0.24803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