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腧穴热敏化后雷火灸治疗颈椎病痰浊中阻证33例临床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后雷火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浊中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颈椎病痰浊中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3例.治疗组探寻出热敏化穴位后予雷火灸艾条悬灸治疗,对照组予雷火灸艾条直接悬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颈椎症状与功能、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根据中医证候的变化评定证候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94%(31/33),对照组为72.73%(24/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后雷火灸治疗颈椎病痰浊中阻证优于单纯雷火灸,值得临床推广.
文献关键词:
颈椎病;痰浊中阻证;腧穴热敏化;雷火灸
作者姓名:
张瑞桃;罗伦建;陈平国
作者机构:
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南 湘潭,411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瑞桃;罗伦建;陈平国-.腧穴热敏化后雷火灸治疗颈椎病痰浊中阻证33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22(08):75-77,83
A类:
B类:
腧穴热敏化,雷火灸,痰浊中阻证,临床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探寻出,穴位,艾条,悬灸,中医证候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分治,月均,临床推广
AB值:
0.14490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