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从"应用"到"应用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唐宋文献应用文概念研究
文献摘要:
唐宋时期,以"应用"一词指代骈体并形成"四六"定式以及"敏以应用"且"婉而有章"的评价标准.与此同时,该词出现了多重组合和多重含义:以"长于应用"和"应用之才"指擅长写作骈体;以"应用无穷"和"随事应用"赞作者善作骈句;以"应用"与"刀笔"等并称发生褒贬之变;以"应用"和"应用之文"指称公私事务性文书,由褒至贬;以"应用"和"应用之文"指称博学宏词科应试文,斥其风骨之伤.在上述语境中,"应用文"的概念应运而生.先有苏轼以之指称科举应试文策论;后有赵彦卫以之指称官文书;又有张侃以之指称礼节性私文书,并为其树立了风骨高标.由唐至宋,应用文作为文体概念已渐趋成熟,原本"应用"一词指代骈体的含义逐渐淡化,其"适应需要,以供使用"的本意和"切合实用"的今意在南宋中后期日渐显现,但是能与今天直接对应的应用文概念并没有在这一时期真正成型.
文献关键词:
唐宋文献;应用;应用文;概念研究
作者姓名:
张江艳
作者机构: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江艳-.从"应用"到"应用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唐宋文献应用文概念研究)[J].秘书,2022(01):71-83
A类:
词科应试文
B类:
应用文,唐宋文献,概念研究,唐宋时期,指代,骈体,四六,定式,该词,多重含义,擅长,无穷,刀笔,并称,褒贬,指称,公私,私事,事务性,文书,博学,风骨,述语,苏轼,科举,策论,礼节性,唐至宋,文体,淡化,适应需要,本意,切合,南宋,期日
AB值:
0.4379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