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水系>面状水系>平均建筑高度>平均建筑密度>带状绿地>高程>面状绿地>坡度.3)基于局地环流理论构建的5条(一级2条、二级3条)福州市通风廊道空间分布格局未能有效覆盖主城区的"热点"区域,对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效益不够明显;结合水文流域模型优化后,形成15条(一级2条,二级8条,三级5条)通风廊道,通过优化新增的10条廊道,在数量、等级、路径选线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对降低城市热岛强度的效果更加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通风廊道的管控建议,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福州市通风廊道选线与优化
文献摘要:
城市通风廊道的构建及选线对缓解城市热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局地环流理论和水文流域模型方法,对福州市通风廊道的选线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福州市作用空间和补偿空间呈中东部"热"、西北部"冷"分布格局.2)通风潜力各影响因子按通风效能由大到小依次为城市路网>带状水系>面状水系>平均建筑高度>平均建筑密度>带状绿地>高程>面状绿地>坡度.3)基于局地环流理论构建的5条(一级2条、二级3条)福州市通风廊道空间分布格局未能有效覆盖主城区的"热点"区域,对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效益不够明显;结合水文流域模型优化后,形成15条(一级2条,二级8条,三级5条)通风廊道,通过优化新增的10条廊道,在数量、等级、路径选线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对降低城市热岛强度的效果更加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通风廊道的管控建议,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文献关键词:
通风廊道;通风潜力;局地环流理论;水文流域模型;选线优化
作者姓名:
杨务发;余坤勇;耿建伟;赵各进;杨柳青;刘健
作者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福州 350002;3S 技术与资源优化利用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福州 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州 3500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务发;余坤勇;耿建伟;赵各进;杨柳青;刘健-.福州市通风廊道选线与优化)[J].中国城市林业,2022(04):123-128
A类:
局地环流理论,水文流域模型
B类:
福州市,城市通风廊道,热岛问题,模型方法,补偿空间,中东部,西北部,通风潜力,通风效能,城市路网,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带状绿地,理论构建,空间分布格局,有效覆盖,主城区,城市热环境,结合水,模型优化,城市热岛强度,管控建议,城市规划,选线优化
AB值:
0.22641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