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民法典时代我国环境保护地役权的制度构建
文献摘要:
环境保护地役权作为新型公益用地方式,是构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关键环节,目前面临物权法体系融入、补偿标准确定及补偿方式优化等法律问题.民法典时代不宜通过顶层设计路径探究环境保护地役权建构方案,应立足基本国情,诉诸法解释学,重视役权现代化趋势,结合动态物权性理论及绿色原则,将其纳入民法典用益物权概念范畴,作为公共地役权子类型,通过多层次法律适用体系实现公私法协同治理.具体制度设计应采"强制设立+民事合同"取得方式,选择登记生效主义变动模式,系统规定役权主体、权利客体、权利救济等特殊权利内容,关注土地发展权转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环境保护地役权的本土化建构.
文献关键词:
环境保护地役权;自然保护地;环境公益;生态补偿
作者姓名:
张力;董新新
作者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民商法学院,重庆 40112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力;董新新-.民法典时代我国环境保护地役权的制度构建)[J].河南社会科学,2022(02):55-64
A类:
环境保护地役权,土地发展权转移
B类:
民法典时代,制度构建,权作,公益用地,自然保护地体系,物权法,法体系,补偿标准,补偿方式,方式优化,法律问题,设计路径,路径探究,基本国情,诉诸,诸法,法解释学,绿色原则,用益物权,概念范畴,共地,子类,层次法,法律适用,适用体系,公私法,民事合同,取得方式,登记生效主义,权利客体,权利救济,特殊权利,生态补偿机制,环境公益
AB值:
0.31319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