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我国基层政府河长制执行偏差:主要表现形式、成因及其矫正路径
文献摘要:
基层政府是河长制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当前,河长制政策在基层政府存在多种类型的执行偏差.在分析基层政府河长制执行偏差主要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政策特性、 组织基础以及任务环境三个关键因素为主的分析框架,来对基层政府河长制执行偏差何以产生进行分析.分析认为:河长制政策的冲突性和模糊性导致政策执行偏差不可避免,权责结构失衡以及总体能力相对薄弱的组织基础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执行偏差,而由压力型体制下的体制性压力、 打好污染攻坚战的政治性压力以及过度强调工作留痕的制度化压力等共同塑造的"强任务、 强压力"任务环境则更进一步加重了政策执行偏差.未来,为了提升基层政府河长制执行效能,需要践行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的理念、 建立完善基层政府生态环境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积极推进乡镇综合执法改革、 提升基层治水能力、 推行柔性管理以及考核检查更加注重实绩等.
文献关键词:
基层政府;河长制执行偏差;政策特性;组织基础;任务环境
作者姓名:
曹新富;周建国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曹新富;周建国-.我国基层政府河长制执行偏差:主要表现形式、成因及其矫正路径)[J].当代经济管理,2022(03):33-40
A类:
河长制执行偏差,政策特性
B类:
基层政府,府河,正路,最后一公里,多种类型,组织基础,任务环境,冲突性,模糊性,政策执行偏差,结构失衡,压力型体制,体制性,性压力,打好,攻坚战,政治性,留痕,共同塑造,强压,更进一步,生态优先,建立完善,主体责任,责任清单,综合执法改革,基层治水,水能,柔性管理,注重实绩
AB值:
0.2718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