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郑州市气温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 了解郑州市日均气温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2013-2019年郑州市主城区全人群死亡个案资料,结合同期气象及空气质量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拟合逐日平均气温与逐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数的关系,分析高温和低温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累积滞后效应.结果 郑州市日均温度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群对冷热效应的最适合温度为27℃.冷效应具有滞后性,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效应在滞后4 d开始出现,持续9d,对应的最大RR值为1.047(95%CI:1.023~1.071);热效应表现为急性,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效应在当天最大,RR值为1.046(95%CI:1.009~1.085),持续6d.累积冷效应随滞后时间增加而增加,在滞后9 d达到最大值,持续至滞后15 d.结论 高温和低温均能增加郑州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且冷效应存在滞后效应.
文献关键词:
气温;死亡;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姓名:
王永星;闫晓娜;彭靖;张杰;杨似玉;张书芳
作者机构: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16
引用格式:
[1]王永星;闫晓娜;彭靖;张杰;杨似玉;张书芳-.郑州市气温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2(02):98-102
A类:
B类:
民心,心脑血管疾病,日均气温,郑州市主城区,合同期,空气质量,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lag,nonlinear,model,DLNM,逐日,日平均气温,死亡数,积滞,滞后效应,日均温度,非线性关系,亡人,冷热,热效应,冷效应,滞后性,9d,RR,当天,6d,滞后时间,死亡风险
AB值:
0.23838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