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京津冀强对流天气的环境场条件及触发机制
文献摘要:
利用MICAPS、自动气象站、FY2气象卫星和美国NCEP 1°×1.再分析等资料,对2019年7月29日出现在京津冀的一次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探讨了其发生的大尺度天气背景以及环境场和触发机制.结果表明:高空西风槽与副热带高压、低空切变线和地面冷锋是此次暖区强对流天气形成的主要影响系统,地面辐合线的生成对强天气的爆发起到了触发作用;副高外围的暖湿气流在850 hPa形成西南低空急流,配合低空切变线的作用使得水汽在京津冀地区强烈辐合,当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降至-4×10-8 g/(cm2·hPa·s)以下时,预示着强降雨的出现,而700 hPa大气的辐合、500 hPa以上的强辐散加强了大气的垂直上升运动,对雨强产生明显的增幅作用;冀南地区中高层的干空气侵入使大气的层结不稳定增强,引发了雷暴大风,北京的深厚湿层则更利于产生高强度的降水,即雷暴大风的生成需要更强的大气层结不稳定性.
文献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环境场;触发机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许敏;刘璇;沈芳;任福玲;田晓飞
作者机构:
廊坊市气象局,河北廊坊 065000;文安县气象局,河北文安 0658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许敏;刘璇;沈芳;任福玲;田晓飞-.京津冀强对流天气的环境场条件及触发机制)[J].陕西气象,2022(04):23-29
A类:
B类:
环境场条件,触发机制,MICAPS,自动气象站,FY2,气象卫星,NCEP,再分析,日出,强对流天气过程,大尺度,天气背景,西风槽,副热带高压,切变线,地面冷锋,影响系统,地面辐合线,强天气,副高外围,暖湿气流,hPa,低空急流,京津冀地区,水汽通量散度,预示,强降雨,垂直上升运动,雨强,冀南地区,中高层,干空气,气侵,层结不稳定,雷暴大风,大气层结
AB值:
0.32559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