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指标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改善土壤耕层结构,促进作物生长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针对黑龙江省不同种植生态区特点,选用不同秸秆全量还田耕作模式,对不同模式下的土壤含水率、温度和玉米生长及产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土壤增温或降温的双重效应受不同生态区和生育时期的影响.湿润区,与不还田(CK)相比,秸秆翻埋还田下的土壤含水率增加,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对植株生长指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苗期和拔节期,最终产量较CK增加4.2%.半湿润区,各时期土壤含水率均表现为秸秆覆盖还田最高,与CK相比,秸秆碎混还田、秸秆翻埋还田和秸秆覆盖还田产量分别提高4.7%、4.2% 和0.6%.半干旱区,秸秆覆盖还田和两免一松还田对土壤搅动小,土壤含水率相对较高.整个生育期,两免一松的地上部干重始终大于其他处理.产量表现为两免一松还田>秸秆碎混还田>秸秆翻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CK,分别较CK增产8.1%、7.7%、7.2% 和1.8%.综上来看,湿润区翻埋还田利于增产,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分别采取碎混和两免一松还田增产效果更佳.
文献关键词:
种植生态区;秸秆全量还田模式;土壤含水率;玉米产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徐莹莹;王宇先;刘玉涛;杨慧莹;高盼;王晨;谭可菲;徐婷
作者机构: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徐莹莹;王宇先;刘玉涛;杨慧莹;高盼;王晨;谭可菲;徐婷-.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指标及玉米生长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2(04):1-7
A类:
种植生态区,秸秆翻埋还田
B类:
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秸秆还田模式,玉米生长,土壤耕层,耕层结构,作物生长,农业可持续发展,耕作模式,不同模式,土壤含水率,土壤增温,双重效应,应受,生育时期,湿润区,对植,植株生长,生长指标,苗期,拔节期,半湿润,秸秆覆盖还田,碎混还田,田产,半干旱区,搅动,生育期,地上部,干重,产量表现,混和,增产效果,秸秆全量还田模式,玉米产量
AB值:
0.2283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