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4种不同穿龈高度的修复基台对边缘骨吸收影响的5年临床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 评价不同穿龈高度的修复基台在种植修复5年后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于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牙列缺损行种植修复的患者,根据完成最终修复时选用修复基台的不同穿龈高度将其分为4组:A组(≤1 mm)、B组(2 mm)、C组(3 mm)、D组(4 mm),根据分组情况分别测量每颗种植体在种植即刻、完成最终修复时以及修复负荷至少5年之后的曲面体层放射线片,分析种植体颈部的骨组织变化情况.结果 在观察期内,经过至少5年的功能性负荷,63颗种植体的留存率为96.83%;4组种植体的周围骨组织吸收量中A组[T2-T1:(-0.627±1.030)mm]与B组[T2-T1:(-0.017±0.424)mm]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穿龈高度的修复基台与种植体颈部平台暴露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锁锥度固位种植体在完成最终修复时选用不同的穿龈高度的修复基台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吸收量有一定的影响,在植入深度相同的情况下用长穿龈修复基台可以减少在功能负荷后种植体颈部平台的暴露,从而降低种植体受周围环境感染的风险.
文献关键词:
锥度种植体;穿龈高度;骨吸收;平台暴露
作者姓名:
杨晶晶;胡常琦;余正荣;龚金梅;黄江琴;魏洪武
作者机构: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口腔科 330000
引用格式:
[1]杨晶晶;胡常琦;余正荣;龚金梅;黄江琴;魏洪武-.4种不同穿龈高度的修复基台对边缘骨吸收影响的5年临床观察)[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22(01):22-27
A类:
穿龈高度,平台暴露,锥度种植体
B类:
基台,边缘骨吸收,临床观察,种植修复,长期临床疗效,南昌大学,口腔科,牙列缺损,每颗,即刻,曲面体,放射线,骨组织,组织变化,观察期,留存率,吸收量,自锁,固位,植入深度,周围环境
AB值:
0.24059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