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牙周病患者前牙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修复2年内稳定性比较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牙周病患者前牙拔除后即刻种植的可行性和2年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2018年牙周病前牙区种植治疗患者30例(36颗种植体),随机分为即刻种植组和常规种植组.其中,即刻种植组17颗,常规种植组19颗.术后随访2年,记录种植体的牙周探诊深度、美学评分、种植体颈部骨吸收等临床参数,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年随访期内无种植体脱落,各时间点2组种植体探诊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无显著差异(P>0.05).完成上部结构修复后6、12、24个月,2组美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修复后第3个月的美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种植组获得更满意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形态.结论:在适当治疗条件下,牙周病患者前牙即刻种植与常规种植的成功率无显著差异,手术次数减少,疗程缩短.在软组织美学方面,即刻种植在修复后早期略优于常规种植,并且可维持较好的软组织美学效果.
文献关键词:
牙周病;即刻种植;探诊深度;红色美学评分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仲琳;何辰菲;魏明贵;吕得志;王国世;李韶伟
作者机构: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口腔科,上海 200040;上海天坛普华医院 口腔科,上海 20002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仲琳;何辰菲;魏明贵;吕得志;王国世;李韶伟-.牙周病患者前牙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修复2年内稳定性比较)[J].上海口腔医学,2022(03):309-312
A类:
B类:
牙周病患者,前牙即刻种植,常规种植修复,拔除,前牙区,术后随访,牙周探诊深度,临床参数,软件包,统计学分析,无种,种植体脱落,骨吸收量,上部结构,结构修复,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组织形态,治疗条件,手术次数,疗程,软组织美学效果,红色美学评分
AB值:
0.22104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