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不同种植系统在牙周炎患者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究牙周炎患者应用不同种植系统修复后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及龈沟液成分差异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德州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接受牙体种植术治疗的牙周炎患者66例为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士卓曼组(31例,46颗患牙)、奥齿泰组(16例,27颗患牙)、威高组(19例,21颗患牙),分别植入士卓曼种植体、奥齿泰种植体、威高种植体.观察种植前、种植后1、3、6个月各组改良菌斑指数(m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骨吸收量及龈沟液中白介素1 β(IL-1 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变化.结果:3组牙体种植患者术后12个月的种植体留存率为100%(94/94).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示: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三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mPLI、SBI、PD、边缘骨吸收、IL-1 p、IL-6、IL-8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明显改变;组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三组患者mPLI、SBI、PD、边缘骨吸收、IL-1 β、IL-6、IL-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LI、SBI、PD、边缘骨吸收、IL-1 β、IL-6、IL-8的时间效应和组间效应有交互效应,三组患者mPLI、SBI、PD、边缘骨吸收、IL-1 p、IL-6、IL-8随时间变化而升高,且种植后3、6个月士卓曼组mPLI、SBI、PD、边缘骨吸收、IL-1β、IL-6、IL-8较另两组明显低(P<0.05).结论:士卓曼种植体、奥齿泰种植体、威高种植体3种种植系统在牙周炎治疗中成活率均较高,士卓曼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龈沟液标志物水平较后两者低,士卓曼种植体的长期种植稳定性可能更好.
文献关键词:
牙周炎;种植系统;骨吸收;龈沟液
作者姓名:
王世振
作者机构:
德州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德州 253000
引用格式:
[1]王世振-.不同种植系统在牙周炎患者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22(01):26-31,45
A类:
牙体种植
B类:
种植系统,牙周炎,应用效果分析,系统修复,边缘骨吸收,龈沟液,成分差异,德州市,口腔科,种植术,菌斑指数,m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骨吸收量,白介素,水平变化,种植体留存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时间效应,效应差异,不同时间点,交互效应,成活率,较后,长期种植
AB值:
0.18844
相似文献
种植联合血管化髂骨移植重建14例下颌骨缺损的长期疗效观察
顾雨薇;王凤;黄伟;张志勇;张陈平;孙坚;吴轶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口腔第二门诊,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口腔种植科,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口腔特需科,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1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