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一本教科书、一个时代、一种评价——对20世纪50-6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再思考(上)
文献摘要: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学术启蒙是在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展开的.这种批判虽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革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评价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上却严重失真.于是,还原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人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真相,就成为研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一个前提性问题.事实上,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有着十分强烈的批判意义.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界突破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建构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界力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毛泽东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编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当时出版的多个版本的教科书中,有三本书最具典型性:一本是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按照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序列来讲毛泽东思想;一本是冯契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读本》,按照一般寓于个别之中的逻辑理路来讲毛泽东的实践的认识论;一本是刘丹岩、高清海撰写的《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从批判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结构入手,来思考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理论结构.这三本书的中国特色从一个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第二次结合"中的哲学观念.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并没有否定这一时期的哲学观念,只是消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认识论功能,而恢复它的社会的、教育的功能.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完美结局.
文献关键词: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陶德麟;艾思奇;李达;冯契;高清海
作者姓名:
何萍
作者机构:
武汉430072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何萍-.一本教科书、一个时代、一种评价——对20世纪50-6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再思考(上))[J].现代哲学,2022(03):29-42
A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国学术启蒙,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高清海,陶德麟
B类:
一本,再思考,自我革新,书体,系上,严重失真,真相,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前提性问题,苏联,哲学理论,毛泽东哲学思想,想有,编写出,三本,本书,典型性,艾思奇,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思想,冯契,读本,寓于,逻辑理路,论辩,考中,理论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第二次结合,哲学观念,中国学术界,有否,认识论功能,李达
AB值:
0.13591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