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韶》乐"依稀"
文献摘要:
虞舜有德,具有族群象征意义的乐舞为《韶》,至周依旧存在,为周公因"崇圣"将其纳入周代国之大事六祭之"六乐"、在四望之祭中为用创造了先决条件.周代国家最高礼制仪式乐舞为用涵盖王庭和诸侯国,这是文献记载六乐之《韶》《濩》《武》在齐、鲁存在的道理.《韶》为六乐之一种,对应六祭体系化为用,为《乐经》的有机构成.孔夫子在齐体味《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誉其"尽善尽美".其时尚未发明乐谱和舞谱,秦汉以降国家礼乐不跨代沿袭,虽有将《韶》改名为用的举措,但梁武帝时以"国乐"为称的创制改为"十二雅",国家太常没有该乐舞活态传承,失传是为必然.
文献关键词:
虞舜;《韶》;国之大事六祭之六乐;《乐经》之一;乐舞形态失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项阳
作者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项阳-.《韶》乐"依稀")[J].艺术评论,2022(03):7-17
A类:
国之大事六祭之六乐,乐舞形态失传
B类:
依稀,虞舜,族群,象征意义,周公,崇圣,四望,先决条件,周代国家,礼制,诸侯国,文献记载,道理,孔夫子,体味,三月不知肉味,尽善尽美,时尚,明乐,乐谱,舞谱,秦汉,国家礼乐,沿袭,虽有,改名,梁武帝,武帝时,国乐,创制,太常,活态传承
AB值:
0.51211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