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破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违法性困境的伦理学自觉
文献摘要:
伦理学自觉是指法律适用者对规范背后的社会伦理目标的自我觉察与自我反思.裁判者只有产生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伦理学自觉,才能正确理解和适用违法性要件.由于违法性与分配正义在价值尺度上均具有功利性、在调整对象上均具有非特定性,因此前者可以作为后者的实现路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分配正义具有相同的运行机制、协调相同的利益类型、利用相同的要素进行价值评价,所以前者能够以后者为其社会伦理目标.法官在诉讼中应当将"违反国家规定"理解为"违法性"要件,并以被告的主观过错为区分,分别对违法性之成立采"结果不法"或"行为不法"的判断标准.
文献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违法性;矫正正义;分配正义;伦理学自觉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唐克;王灿发
作者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北京,10008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唐克;王灿发-.破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违法性困境的伦理学自觉)[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2(04):75-85
A类:
伦理学自觉
B类:
破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违法性,指法,法律适用,适用者,社会伦理,自我觉察,自我反思,裁判者,正确理解,要件,分配正义,价值尺度,有功,功利性,调整对象,非特,此前,调相,价值评价,法官,违反国家规定,被告,主观过错,不法,判断标准,矫正正义
AB值:
0.25188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