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肠道菌群的对照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描述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两种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特征,探讨肠道微生物群作为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状态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方法 于2019年3—8月招募精神分裂症(SCZ)、躁狂症(BD-M)患者和健康对照者(HC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症评定量表(BRMS)、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入院后3天内收集患者组(SCZ和BD-M)和HCs粪便标本,采用高通量的16SrRNA微阵列技术分析,比较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组和HCs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差异.采用各种操作分类单元(OTUs)计算多个α多样性指标,利用Bray-Curtis相异度和加权UniFrac距离进行了主坐标分析(PCoA),比较肠道细菌群落的总体多样性.通过LEfSe软件应用线性判别分析方法(LDA)进行组间差异物种筛选.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每个样本的变量在属水平进行聚类,并确定了前10个(平均基尼重要性)标记,用于预测不同属的重要性.结果 92份粪便标本中包括32份BD-M、28份SCZ和32份HCs标本.肠道细菌群落的总体多样性:SCZ、BD-M和HCs三组粪便细菌群落α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PCoA分析显示SCZ和BD-M均与HCs不同,SCZ和BD-M在点图(pot)上重叠更多,表现出更高的相似性.丰度差异:在属水平上发现了一系列的丰度差异的细菌.大肠埃希菌、瘤胃球菌、纤毛杆菌、坎德勒氏菌、原发性细菌、扁平单孢菌在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组(SCZ和BD-M)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棒状杆菌在HCs中的表达(P<0.05).随机森林算法,分别确定前10个菌属用于鉴别三组之间差异,SCZ和HCs之间,迪茨氏菌属在平均下降准确度得分和平均下降基尼得分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2(95%CI:0.679-0.906,P<0.05).BD-M和HCs之间,大肠志贺氏杆菌得分最高,AUC为0.804(95%CI:0.695-0.913,P<0.05).SCZ和BD-M之间,乳酸杆菌属在平均下降准确度和丙酸杆菌属在平均下降基尼得分最高AUC为0.605(95%CI:0.459-0.751,P<0.05).结论 SCZ和BD-M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几个类群相对丰度发生变化.有些改变的类群如,大肠埃希菌、瘤胃球菌、纤毛杆菌、坎德勒氏菌、原发性细菌、扁平单孢菌在两种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组中都存在,有些改变的在BD-M或SCZ中是独特的,如SCZ中迪茨氏菌属的得分最高,而BD-M中大肠志贺氏杆菌的得分最高.SCZ乳酸杆菌属和丙酸杆菌属得分较BD-M高.以肠道微生物群为基础的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SCZ和BD-M的诊断.
文献关键词:
16S rRNA微阵列;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肠-轴;肠道微生物群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纪家武;陈元生;郝楷荣
作者机构:
350000 福建福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神经精神病医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纪家武;陈元生;郝楷荣-.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肠道菌群的对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2(09):807-814
A类:
迪茨,迪茨氏菌
B类:
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躁狂发作,肠道菌群,对照研究,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精神疾病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菌群特征,肠道微生物群,状态诊断,诊断生物标志物,招募,SCZ,BD,HCs,Bech,Rafaelsen,评定量表,BRM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精神症状,天内,内收,粪便标本,16SrRNA,微阵列,比较严重,肠道微生物组,微生物组成,操作分类单元,OTUs,多样性指标,Bray,Curtis,相异度,UniFrac,主坐标分析,PCoA,肠道细菌,细菌群落,LEfSe,软件应用,应用线,线性判别分析,LDA,异物,随机森林算法,基尼,同属,粪便细菌,pot,大肠埃希菌,瘤胃,纤毛,坎德,德勒,扁平,棒状杆菌,氏杆菌,乳酸杆菌,杆菌属,丙酸,类群,相对丰度
AB值:
0.2537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