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自贡地区居民(成人)多部位骨密度的现状调查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自贡地区不同年龄段常住居民(20岁及以上)腰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BMD)变化特点,为该地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测量BMD的1200名健康成人纳入调查,按10岁一个年龄组将其分为6组,即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每组200名(男女各100名),利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测量研究对象的腰椎正位(L1-4)、股骨颈、全髋BMD,并经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BMD与年龄、性别、部位的关系.结果 该研究中,男性股骨颈、全髋的骨峰值出现在30~39岁,腰椎正位(L1-4)的骨峰值出现在20~29岁;女性股骨颈、全髋的骨峰值出现在20~29岁,腰椎正位(L1-4)的骨峰值出现在30~39岁.男性的腰椎正位(L1-4)BMD在50岁以后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59岁人群的股骨颈、腰椎正位(L1-4)BMD与除20~29岁之外的所有年龄段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人群的股骨颈、全髋BMD与其余年龄段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0~79岁人群的股骨颈、全髋BMD与其余年龄段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正位(L1-4)BMD在所有年龄段与股骨颈、全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BMD在40岁以后与全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BMD逐渐下降;50岁以后的女性腰椎骨量下降速度高于男性;不同部位的BMD下降速度及开始时间不一致,临床需测量多部位的BMD,且在40岁以后推荐测量股骨颈BMD来诊断骨质疏松症.
文献关键词:
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骨峰值;骨质疏松症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仲建全;唐翎;刘玉建;巫恒平;赵志强;吕敏丽;李艳;彭钰;冷媛媛;罗娟;王哲隽;冯浩
作者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自贡 643000;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自贡 643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仲建全;唐翎;刘玉建;巫恒平;赵志强;吕敏丽;李艳;彭钰;冷媛媛;罗娟;王哲隽;冯浩-.自贡地区居民(成人)多部位骨密度的现状调查)[J].医疗装备,2022(09):1-4,8
A类:
B类:
自贡地区,多部位,骨密度,不同年龄段,常住居民,股骨颈,全髋,髋骨,BMD,变化特点,骨质疏松症,四川省自贡市,健康体检中心,健康成人,年龄组,双能,测量仪,正位,L1,统计软件,骨峰值,腰椎骨,骨量下降,下降速度,不同部位,开始时间,时间不一致,断骨
AB值:
0.20231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