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异常凝血酶原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文献摘要:
肝细胞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死亡率高[1].肝细胞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明确,起病隐匿,病情发展迅速,早期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2].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是指由于维生素K缺乏或者由于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而产生的异常蛋白质.PIVKA-Ⅱ是凝血Ⅱ因子(凝血酶原)的PIVKA体,因此也被称为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可出现在维生素K缺乏或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血清中,是诊断肝细胞肝癌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可与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互为补充.正常个体中无PIVKA-Ⅱ,但在肝病和肝细胞肝癌患者中即便未出现维生素K缺乏,也可能存在PIVKA-Ⅱ.近年来,多数学者主张采取PIVKA-Ⅱ联合AFP检测的方式诊断早期肝细胞肝癌[3-6],大大提高了早期肝细胞肝癌的检出率.本文探讨PIVKA-Ⅱ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文献关键词:
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肝细胞肝癌;肝硬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柯建飞;项国谦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杭州 310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柯建飞;项国谦-.异常凝血酶原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1):1015-1017
A类:
B类:
异常凝血酶原,肝细胞肝癌,临床价值,肝内胆管细胞,癌肿,发病机理,起病,隐匿,病情发展,早期手术,手术切除,induced,by,vitamin,absence,or,antagonist,PIVKA,服用,拮抗剂,可出,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互为补充,肝病,即便,诊断价值,肝硬化
AB值:
0.242464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