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财政支出的贸易收支效应悖论及其解释——基于贸易条件视角的形成机制分析
文献摘要:
基于贸易条件视角分析"中国式悖论"形成的理论机理,并采用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SV-TVP-SVAR)模型识别中国财政支出、贸易条件与贸易收支之间的时变关系,为廓清"中国式悖论"提供了经验证据.理论模型表明,由于中国的Armington弹性(即本国产品与外国产品间的替代弹性)较大,因而财政支出扩张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降低投资回报率并挤出国内投资.如果投资的挤出效应超过预算平衡的恶化效应,则可能形成"中国式悖论".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将会经历"双重发散"和"双重赤字"交替出现的时变过程,原因主要在于:2012年开始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效应不断减弱,财政支出冲击对国内投资的影响经历了"由负到正"的逆向波动,从而导致贸易收支效应呈现出先改善后恶化的时变特征.
文献关键词:
财政支出;贸易收支;贸易条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林峰;曾毅;赵焱
作者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 广州510006;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21002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林峰;曾毅;赵焱-.中国财政支出的贸易收支效应悖论及其解释——基于贸易条件视角的形成机制分析)[J].财贸研究,2022(12):35-48
A类:
B类:
中国财政,贸易收支,悖论,贸易条件,机制分析,视角分析,理论机理,随机波动率,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SVAR,模型识别,时变关系,廓清,经验证据,Armington,本国产,替代弹性,投资回报率,国内投资,挤出效应,超过预算,预算平衡,恶化效应,重发,发散,赤字,财政支出冲击,善后,时变特征
AB值:
0.38533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