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潮间带现场数据的底部切应力算法对比
文献摘要:
底部切应力作为水动力和泥沙输移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对底床泥沙起动、侵蚀淤积速率的研究十分重要.目前基于现场实测流速数据计算底部切应力的理论方法有6种:LP-mean法、LP-max法、TKE法、TKE W法、RS法和ID法,这些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河口海岸浅水区域水流和波浪作用复杂,遴选合适的方法计算底部切应力非常重要.本文以江苏大丰斗龙港1个观测点(中值粒径为68.56μm)和上海崇明东滩2个观测点(中值粒径分别为12.89μm和45.02μm)为例,利用声学三维高频流速仪ADV(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ry)和波潮仪(RBR-wave)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分别用6种理论计算方法对底部切应力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LP-mean法受到平均流速、仪器探头距离底部床面高度以及波浪强弱的影响,会低估底部切应力;(2)LP-max法和TKE法在流速变化幅度较大、波浪作用明显的潮间带浅水环境会高估底部切应力;(3)TKE W法在TKE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更适用于波浪作用强烈的潮间带浅水环境底部切应力的计算;(4)RS法计算结果受到波浪影响会产生误差,存在较大波浪时,ID法计算结果比RS法计算结果更加可信,但是在水深条件不足时,ID法会高估底部切应力.
文献关键词:
潮间带;底部边界层;底部切应力;波浪;ADV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孙剑雄;张文祥;史本伟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剑雄;张文祥;史本伟-.基于潮间带现场数据的底部切应力算法对比)[J].海洋学研究,2022(01):21-32
A类:
底部边界层
B类:
潮间带,现场数据,底部切应力,算法对比,水动力,泥沙输移,输移模型,泥沙起动,蚀淤,淤积,现场实测,实测流,数据计算,理论方法,LP,mean,max,TKE,RS,ID,适用条件,河口海岸,浅水区域,波浪作用,江苏大丰,龙港,观测点,中值粒径,上海崇明,东滩,声学,ADV,Acoustic,Doppler,Velocimetry,RBR,wave,理论计算方法,平均流速,探头,床面,低估,流速变化,高估,大波浪,水深,法会
AB值:
0.35246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