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黄河清水沟废弃河口冲淤时空变化特征
文献摘要:
黄河于1996年人工改汊至清8入海是导致清水沟废弃河口岸线蚀退和海底侵蚀冲刷的主要诱因.但目前有关清水沟废弃河口海底冲淤演化对黄河人工改道的响应的认识尚有不足.因此,利用现代黄河三角洲毗邻海域多年的水深资料和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综合分析了清水沟(废弃)河口在1996-2015年的岸线变化及冲淤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黄河清水沟废弃河口沙嘴两侧蚀退速率的变化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性.黄河改道初期(1996-2002年),研究区海底冲刷速率较快,年均冲刷速率约为0.03~0.05 km3/a;2002-2007年,研究区海底冲刷速率大幅降低至约0.02 km3/a;2007-2010年,随着黄河口位置再次向北迁移,研究区海底年均冲刷速率增大至约0.026km3/a;2010-2015年,研究区海底年均冲刷速率减缓至约0.01 km3/a,远小于1996-2002年黄河改道初期时的水平.同时,基于Delft3D模式构建了黄河三角洲高分辨率三维水动力模型,定量研究了清水沟废弃河口潮流与冬季波浪变化对海底冲淤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浪和潮流在河口侵蚀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方面,潮流与波浪在三角洲前缘斜坡处形成的高底剪切应力区是使得该区域形成侵蚀中心的主要原因.清水沟废弃河口岸线不断向陆方向蚀退以及侵蚀冲刷所造成的研究区整体水深增加使得潮流与波浪对海底的侵蚀冲刷作用逐渐减弱,最终使得近年来研究区海底冲刷速率不断减缓.另外,波浪在河口近岸区形成的高底剪切应力是造成河嘴两侧叶瓣差异侵蚀和近岸区形成侵蚀中心的主要动力机制.同时,潮流、波浪与海底冲淤变化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该区域冲淤演化模式有着重要影响.
文献关键词:
黄河清水沟废弃河口;黄河人工改道;冲淤时空变化;水动力变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世雄;范勇勇;刘猛;吴晓;王厚杰;毕乃双
作者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100;黄河河口海岸科学研究所,山东东营25709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青岛26623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世雄;范勇勇;刘猛;吴晓;王厚杰;毕乃双-.黄河清水沟废弃河口冲淤时空变化特征)[J].海洋地质前沿,2022(05):1-11
A类:
黄河清水沟废弃河口,冲淤时空变化,黄河人工改道,026km3
B类:
时空变化特征,入海,口岸,海底,侵蚀冲刷,尚有,黄河三角洲,毗邻,邻海,海域,水深,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岸线变化,河口沙嘴,侧蚀,时空差异性,黄河改道,黄河口,北迁,Delft3D,模式构建,水动力模型,定量研究,波浪,冲淤变化,侵蚀过程,三角洲前缘,斜坡,剪切应力,应力区,得该,向陆,冲刷作用,终使,近岸,岸区,动力机制,演化模式,水动力变化
AB值:
0.23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