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差值模型的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文献摘要:
[目的]构建适合北京市区域环境特点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完整的城市生态安全体系,为有效控制城市扩张发展生态安全底线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北京市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服务功能及各类自然保护地提取生态源地;综合考虑全域多要素指标,运用生态源地扩张阻力面和城镇用地扩张阻力面差值划分生态安全格局(即高水平生态区、中水平生态区、低水平生态区、生态城镇临界区、低水平城建区、中水平城建区和高水平城建区).同时识别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区域,从而构建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结果]北京市生态源地总面积为3 568.95 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1.7%,集中分布在北京市西北区域,呈包围中心城区态势;北京市重要生态廊道11条,生态节点153个,其中石景山区生态网络密度最大,东城区生态网络密度最小,北京市中心建城区呈"摊大饼"式蔓延,城区的生态廊道断裂程度较高.[结论]北京市生态格局破碎化明显,未来应优化生态节点空间布局,以保护生态源地,规划生态廊道,控制生态城镇临界区建设等方式获得生态效益.
文献关键词:
生态源地;水土保持;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生态安全格局;最小累积阻力差值模型;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汉瑞英;赵志平;肖能文;史娜娜;孙光;高晓奇
作者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生态过程与功能评估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汉瑞英;赵志平;肖能文;史娜娜;孙光;高晓奇-.基于最小累积阻力差值模型的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水土保持通报,2022(03):95-102
A类:
最小累积阻力差值模型
B类:
生态安全格局,格局构建,北京市区,区域环境,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生态安全,生态安全体系,城市扩张,发展生态,安全底线,城市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自然保护地,生态源地,多要素,要素指标,阻力面,城镇用地扩张,面差,分生,平生,生态区,平城,城建区,生态廊道,生态节点,节点区域,总面积,km2,西北区,包围,中心城区,中石,石景山区,生态网络,网络密度,东城区,大饼,生态格局,破碎化,节点空间,生态效益,生态系统服务评价
AB值:
0.29421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