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人工智能与人的未来:一条马克思的路径
文献摘要:
马克思哲学以其历史观的深刻性介入了"人工智能与人的未来"这一主题,并且指向了四个基本命题,即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异化劳动向自由自觉劳动转变、有助于社会关系朝着真正的人际关系发展、有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由人联合体的形成,以及有助于按需分配原则的确立.而"非马克思路径"的一些观点对这些命题的挑战,实质上只是在未能触及资本逻辑扬弃的情况下对马克思异化批判的重复或延续,因而也就看不到人工智能变革生产关系的潜能.因此,生产关系变革应当自觉成为思考"马克思路径"的核心观点,而依赖于人工智能算法革命安排社会经济运行的控制论思路则是"伪马克思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路径"就意味着历史地考察人工智能,超越乐观与悲观的二分,自觉将历史观的讨论作为"技术与社会"问题讨论的前提,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变革中的政治行动的维度,展开争取技术共享的现实斗争.
文献关键词:
人工智能;人的未来;马克思;资本逻辑;历史观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高华;赵文钰
作者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辽宁大连,11602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高华;赵文钰-.人工智能与人的未来:一条马克思的路径)[J].江汉论坛,2022(04):59-65
A类:
B类:
人的未来,马克思哲学,历史观,深刻性,本命,异化劳动,自由自觉,人际关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自由人联合体,按需分配,分配原则,触及,资本逻辑,扬弃,异化批判,看不到,生产关系变革,核心观点,人工智能算法,经济运行,控制论,史地,悲观,技术与社会,问题讨论,技术变革,现实斗争
AB值:
0.38415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