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善人"何以为国之宝——早期儒家"善人"形象及其政治意蕴
文献摘要:
"善人"作为早期儒家文本中一个重要的政治性概念至今未得到清晰而公认的解读.如将《孟子》《大学》《左传》等文本中情境化的"善人"案例与《论语》文句参证比对即可知:"善人"之质并不取决于智谋、才干、学问等,只在于一种唯善是从的包容忘我精神.而孟子对"善人"从政喜之不寐,是因为这一品质可在"好善恶恶"的个人德行方面和"唯善是举"的公共生活方面形成巨大的示范效应."善人"形象传达的境界高迈而又能为上至帝王下至庶民所普遍践履的儒家政治理念,在当今社会的公共治理中仍具有广泛适用性.
文献关键词:
善人;与人为善;唯才是举;儒家政治智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谢徐林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谢徐林-."善人"何以为国之宝——早期儒家"善人"形象及其政治意蕴)[J].政治思想史,2022(02):38-53
A类:
忘我精神,好善恶恶,儒家政治智慧
B类:
国之宝,早期儒家,政治意蕴,政治性,孟子,左传,中情,情境化,论语,文句,智谋,才干,不寐,一品,德行,公共生活,示范效应,象传,高迈,上至,帝王,下至,庶民,践履,政治理念,当今社会,公共治理,与人为善,唯才是举
AB值:
0.4956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