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及运动能力的临床疗效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及运动能力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呼吸训练,1次/d,每周5次,30min/次,持续6周;试验组在常规呼吸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1次/d,每周5次,10min/次,持续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6周后评定患者呼吸功能,评价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率(FEV1/FVC)、呼气流速峰值(PEF),采用膈肌超声对患者膈肌运动进行评估,每天对患者进行1次6分钟步行试验,取每位患者的步行距离平均值.结果 治疗3周及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FVC、PEF、膈肌动度及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提高更明显.与治疗前相比,两组FEV1/FVC(%)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两组组间比较FEV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结合呼吸训练对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功能作用更加显著,优于单纯传统呼吸训练,值得临床推广.
文献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呼吸功能;运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霍飞翔;张洪蕊;杨帅;孙亚鲁;李响
作者机构: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济宁2720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霍飞翔;张洪蕊;杨帅;孙亚鲁;李响-.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及运动能力的临床疗效)[J].济宁医学院学报,2022(01):6-10
A类:
渐进抗阻呼吸肌训练
B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功能,运动能力,纳入标准,常规呼吸训练,30min,10min,用力肺活量,FVC,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率,呼气流速峰值,PEF,膈肌超声,膈肌运动,步行试验,每位,步行距离,高更,组组,功能作用,临床推广
AB值:
0.16619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