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风险与应对:论人工智能证据在刑事司法中的运用——以"人脸识别分析结果"为例
文献摘要:
大数据证据在实践中进阶为人工智能证据并被办案人员分别作为涉案线索、法定证据或其他证据材料使用.虽然人工智能证据可以在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证明难度和强化指控体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仍面临归属难题和实践风险.人工智能证据不同于传统证据,应具有作为诉讼证据使用的正当性,对其法律地位应予以承认.在诉讼主体尚难对其充分认知、有效解释以及合理运用的情况下,若任其任意使用,则极易诱发刑事错案、控辩失衡和权力位移风险.未来,证据种类规定应以"开放论"取代"封闭论",为其准入刑事诉讼破除枷锁;应健全审查规则和审查机制以化解其负面效应.鉴于当前实践需求和风控考虑,对人工智能证据的使用可暂以有限性为原则,尽可能将其由定罪证据转向量刑证据、由实质证据转向辅助证据.
文献关键词:
人工智能证据;人工智能分析结果;人脸识别;大数据证据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菲
作者机构:
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菲-.风险与应对:论人工智能证据在刑事司法中的运用——以"人脸识别分析结果"为例)[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22(02):50-61
A类:
人工智能证据,实质证据,人工智能分析结果
B类:
刑事司法,人脸识别,识别分析,大数据证据,进阶,办案人,涉案,法定证据,证据材料,材料使用,诉讼效率,指控,实践风险,证据使用,正当性,法律地位,应予以,承认,诉讼主体,尚难,合理运用,刑事错案,控辩失衡,证据种类,入刑,刑事诉讼,枷锁,审查规则,审查机制,负面效应,风控,暂以,有限性,定罪,罪证,量刑证据,辅助证据
AB值:
0.43946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