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抖空竹"的声音传统与听觉文化遗产保护
文献摘要:
明清以来,"抖空竹"民俗活动在京津地区广泛流传,并以北京宣南地区最为突出.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列成功,"抖空竹"一度被建构为宣南地区的特色文化.然而,在媒介传播、群众活动、博物馆策展等朝着现代生活转化的进程中,原本以声音为核心要素的民俗技艺"抖空竹"也正向体育健身和杂技表演的视觉化方向转化,其声音及聆听活动逐步退场.面对这一问题,可以尝试勾勒历史上的空竹作为"声音民俗"的属性,反思"抖空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化的过程中发生听觉消退的结构性原因,并由此重申空竹作为听觉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以唤起相应的听觉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文献关键词:
抖空竹;声音传统;声音民俗;北京民俗;宣南地区;听觉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谦;吴青蔚
作者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谦;吴青蔚-."抖空竹"的声音传统与听觉文化遗产保护)[J].艺术传播研究,2022(01):39-46,56
A类:
声音传统,听觉文化遗产,宣南地区,声音民俗,北京民俗
B类:
抖空竹,民俗活动,京津地区,列成,特色文化,媒介传播,群众活动,策展,现代生活,民俗技艺,体育健身,杂技表演,视觉化,聆听,退场,勾勒,遗产化,消退,重申,唤起,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AB值:
0.2002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