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灾异"新论:灾异、灾异思想与经学灾异说
文献摘要:
"灾异"具有多方面的含义.天人感应意识下的"灾异"既是神迹,又是精神现象物.汉儒推阐灾异说的目的在于谴告人君、限制君权、展现民意和维护国家权力的民本指向.灾异思维形成于殷周之际,上升为灾异哲学是在西汉中后期.西汉经学灾异说包含着天人感应、象征、阴阳五行和关联性四种基本思维形式.《洪范》庶征畴具有天人感应和一般灾异学说的特征,与汉人的五行灾异说很相近,因此前者是后者的正源和本源.西汉中后期是中国古代灾异思想和灾异思维发展的高峰,可分为阴阳灾异说和五行灾异说两系.《洪范》五行灾异说在西汉后期又具有总括诸灾异说的作用.邹衍的阴阳五行说不是形成汉代经学灾异说的必经阶段,汉代经学灾异说的直接理论来源应是《尚书》《春秋》的灾异说,汉儒反于五经而得之,并借助于四种基本灾异思维形式对其作了推衍和重新构造.
文献关键词:
灾异;经学;阴阳家;禁忌说;灾异意识;灾异思维;灾异思潮;灾异哲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丁四新
作者机构:
清华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 10008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丁四新-."灾异"新论:灾异、灾异思想与经学灾异说)[J].广西社会科学,2022(03):88-96
A类:
灾异思维,于殷周,灾异哲学,禁忌说,灾异意识,灾异思潮
B类:
新论,异说,天人感应,神迹,汉儒,君权,民意,国家权力,民本,思维形成,汉中,阴阳五行,思维形式,汉人,此前,正源,本源,思维发展,阴阳灾异,两系,西汉后期,总括,邹衍,五行说,成汉,汉代经学,必经阶段,理论来源,尚书,反于,五经,借助于,推衍,新构造,阴阳家
AB值:
0.26919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