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两汉时期京兆郑县边界考
文献摘要:
"郑"地称谓源于西周时期,郑县初置于秦武公十一年(前687年),到元初废止,共计沿用约1945年.在此期间辖地、县界屡有变迁,今以文献为基础结合考古材料佐证,考定两汉时期郑县北、西、南、东边界分别为渭水、酋水(今游河)、少华山脉、敷水(今罗敷河),这体现了"山川形便"的划界原则.西汉时期郑县与沈阳武城两县的东、南、西界分别为:东石桥水(今构峪河)、少华山北麓与长寿坡村—莲花寺镇—北马村—三吴村至渭河一线.武城、沈阳两个冯翊属县嵌入京兆郑县,体现了犬牙相制的划界方式.
文献关键词:
郑县;武城县;沈阳县;县界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鹿习健
作者机构:
西安市临潼区秦东陵文物管理所文博馆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鹿习健-.两汉时期京兆郑县边界考)[J].西部学刊,2022(01):9-13
A类:
郑县,秦武公,沈阳县
B类:
两汉时期,京兆,称谓,西周时期,十一年,元初,废止,沿用,在此期间,辖地,县界,有变,考古材料,佐证,东边,界分,渭水,少华,华山,山脉,山川,划界,西汉时期,西界,东石,石桥,山北,北麓,长寿,莲花,三吴,渭河,犬牙相制,武城县
AB值:
0.47270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