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伯恩施坦折衷主义历史观透析
文献摘要:
19世纪末,面对资本主义的深刻变化,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现实性提出了质疑,这首先表现在对他所认为的"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中的最重要环节"——唯物史观的修正上.伯恩施坦基于对所谓"经济决定论"的驳议,把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庸俗化,将其歪曲为历史宿命论.他诉诸新康德主义,将非经济因素夸大为决定因素,用二元论、多因素论代替唯物史观的一元论与辩证法,最终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恩格斯一贯坚持的历史唯物主义,形成折衷主义历史观.伯恩施坦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图使德国社会民主党放弃革命斗争,从而走上和平过渡的议会道路.伯恩施坦折衷主义历史观不仅为其修正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也为当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其他机会主义派别提供了理论依据.认清伯恩施坦折衷主义历史观的理论实质,必须还原被其遮蔽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面貌,坚持历史发展问题上的决定论、唯物论和辩证法.
文献关键词:
伯恩施坦;折衷主义;历史观
作者姓名:
薛梦楠;孙来斌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87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薛梦楠;孙来斌-.伯恩施坦折衷主义历史观透析)[J].湖北社会科学,2022(06):5-11
A类:
和平过渡
B类:
伯恩施坦,折衷主义,历史观,世纪末,现实性,唯物史观,正上,经济决定论,驳议,历史唯物主义,庸俗化,歪曲,宿命论,诉诸,新康德主义,非经济因素,夸大,决定因素,二元论,因素论,一元论,辩证法,恩格斯,一贯,德国社会民主党,革命斗争,议会,修正主义,时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机会主义,派别,认清,遮蔽,唯物论
AB值:
0.27530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